电晕,指带电体表面在气体或液体介质中发生局部放电的现象,常发生在高压导线的周围和带电体的尖端附近,能产生臭氧、氧化氮等物质。在110kV以上的变电所和线路上,时常出现与日晕相似的光层,发出“嗤嗤”“陛哩”的声音。电晕能消耗电能,并干扰无线电波。电晕是极不均匀电场中所特有的电子崩——流注形式的稳定放电。
大多数塑料薄膜(如聚烃薄膜)属非极性聚合物,表面张力较低,一般在29-30mN/m,从理论上讲,若某物体的表面张力低于33mN/m,已知的油墨与粘合剂都无法在上面附着牢固,因此要对其表面进行电晕法处理。其处理原理是在处理设备上施加高频、高压电,使其产生高频、高压放电,产生细小密集的紫蓝色火花。空气电离后产生的各种离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,加速并冲击处理装置内的塑料薄膜。使塑料分子的化学键断裂而降解,增加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积。放电时还会产生大量的臭氧,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,能使塑料分子氧化,产生羰基与过氧化物等极性较强的基团,从而提高了其表面能。
由于各类聚乙烯(PE)、聚丙烯(opp)为非极性分子,在PE膜的表面难以附着极性的油墨分子。所以在进行PE膜印刷之前进行电火花处理(或者叫电晕处理),使其形成极性的表面层以提高与极性油墨的结合牢度。
纸享你科技各类包装卷膜经过电晕处理,着色更牢,不易脱落。
为了克服聚烃薄膜表面不易吸附油墨和粘合剂的问题,通常会对其进行电晕处理。这一过程涉及在薄膜表面形成一层微小的氧化层,显著提高了表面的极性,并增加了表面能量,从而使油墨和粘合剂能够更好地附着。
电晕处理过程中,高压电流通过尖端电极产生电晕放电,产生的氧气离子与薄膜表面发生氧化反应,形成一层含有羰基、羟基等极性基团的新表面层。这种改变不仅提高了表面能,还改变了微观形态,增强了接触面积,有利于后续的印刷和粘贴操作。
总之,聚烃薄膜虽然本身不具备良好的油墨附着力,但经过适当的处理后,可以成为多种包装解决方案的理想选择。